庄子分节 30
[1]此句言应该
什么,又
该
什么?[2]辞受:辞让与接收。趣舍:与“取舍”同,收取与舍弃。奈何:如何,怎么
。
记住【奥福书屋】:AOFUSW.COM
[3]反衍:当作“叛衍”,指曼衍而为
,即消除贵贱的分别。[4]志:
志,这里指天
。无拘而志:
使
的天
受到束缚。蹇(jiǎn):窒塞
通。[5]谢:代谢。施:用。谢施:
替使用,即遇小则用小,遇
则用
,心中
存有
小的区别。
[6]:固定
。参差:
齐的样子。此句言
使
的行为固定
,而与
。[7]严乎:当作“严严乎”,庄严肃穆的样子。繇繇(yóu)乎:悠闲自得的样子。泛泛乎:广泛普遍的样子。畛(zhěn)域:指划分界限。
[8]怀:藏,有生养的意思。承:承受。翼:扶助。承翼:指有偏,有私助。[9]无方:没有偏向。[10]此句言万
齐
(于适
自足),没有
短之分。
[11]有
生:指万
有形
的生灭。
恃其成:指万
有生灭,与它相关的成就也有生灭,因此,这种成就是
能依恃的。
[12]:
说当作“盈”。
位乎其形:指形
没有定相。[13]举:指捉拿,把
,引申为挽留。年
可举:年龄
可以
留。消息:消
。
[14]义:
。方:
理。[15]若骤若驰:如
速奔跑
样,比喻万
时时刻刻都在
化。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
北海若曰:“知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
以
害己。[1]至德者,
弗能热,
弗能溺,寒暑弗能害,
弗能贼。[2]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3]故曰,天在
,
在外,德在乎天。[4]知天
之行,本乎天,位乎得;[5]蹢□而屈
,反
而语极。”[6]
【注释】
[1]权:化。此句言
悟到天
的
定通达
理,通达
理的
定明于权
,明于权
的
会滞止于
以伤害自己。
[2]贼:伤害。弗能热,
弗能溺:与《逍遥游》“
浸稽天而
溺,
旱金石流、土山焦而
热”,《
宗师》“入
濡,入
热”意思相同。
[3]薄:迫近。[4]天在:天
保持在
心。
在外:
事显
在外界。德在乎天:
存在于自然的天
中。
[5]知天之行:了解天
与
事的区别,
说“天”当作“乎”。本乎天:以天
为本。位乎得:居
适宜,位,居住,得,适宜,自得。[6]蹢□(zhízhú):
退
定的样子。蹢□而屈
:指以
化为
,
滞止于
时、
。反
:返回
的关键之
。语极:谈论
的极致。
曰:[1]“何谓天?何谓?”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2]故曰,无以
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3]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4]
【注释】
[1]说“曰”
有“河伯”二字。
[2]落:与“络”同,马笼头。此句言牛马生有四只
,这
自然的天
;将马
笼头,将牛穿
鼻绳,这
为的造作。
[3]故:机巧。无以故灭命:用机巧毁灭自然的天
。殉:与“徇”同,
。无以得殉名:
以适
自得去换
外在的名声。[4]真:
,自然的天
。反其真:归返自然的天
。
【导读】
本文选自《秋》篇,通
河伯与北海若的七问七答,广泛地讨论有关宇宙、自然以及对事
及
生之
度等多方面的问题,是了解庄子哲学中以适
自然为贵思想的重
文字。
文章结构自然,由河伯的“七问”与北海若的“七答”组成,也算庄子书中太多见的宏篇巨制。这篇文章的起
最为浩瀚,既是全篇的引言,也是文中第
问的肇端,即河伯所见的“天地之
美”。这第
番问答的结
在“
美”本
,而在河伯见黄河之浩渺,秋
之浑茫,自以为“
美”
属于己(天
之美为
在己)。在这里,作者开篇即有调侃意味,即河伯初
信
视“仲尼之闻”与“伯夷之义”,今见浩
秋
,始知仲尼之小,自谓得其“
”,而从北海若的回答
看,河伯如“井□
可以语于海”,于调笑河伯时,也兼带调侃了仲尼之徒。所以北海若的第
次回答“天
之
,莫
于海”,河伯的“自多”,也如伯夷之“名”、仲尼之“博”,皆为
通
的“自多”罢了。继此,第二番问答围绕“
天地而小毫末”展开,讨论的是时
的无穷
与事
的
化,可与《逍遥游》篇中的“小
之辩”
观。第三番问答主旨是“至
无形,至
可围”,北海若的答词则包
事
的
确定
与模糊
。第四番问答是如何从万
的表面和
涵,分辨其
小贵贱,这里申论的是其
小与贵贱的无常
。第五番问答是讨论
对外在事
如何“辞受趣(取)舍”,兼
退之意,再次申论了庄子破“
执”而顺“自然”的思想。第六番问答由河伯问“
”有何可贵引起,北海若认为
以外
撄
己心,因为“
”即“自然”,本于自然,就
而达到极致,也就无所谓贵贱。第七番问答是“天
”,实“天然”与“
为”之论,在这里,庄子提
了“无以
灭天”的著名论断,
所言的“反真”,也就是老子的“归真返朴”的意思。
纵观全文,由秋之景到天
之论,视域开阔,议论风发,充分展现了庄子自然
论的思想。有
说“
读《庄子·秋
篇》,见识终
宏阔”(李
《文章
义》),“宏阔”二字,十分形象而
到。
埳井之□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
[1]“龙少学先王之,
而明仁义之行;
同异,离坚
;[2]然
然,可
可;[3]困百家之知,穷众
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4]
知论之
及与,知之弗若与?[5]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6]
公子牟隐机息,仰天而笑曰:[7]“子独
闻夫埳井之□乎?[8]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跳梁乎井
之
,入休乎缺甃之崖;[9]赴
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10]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11]且夫擅
壑之
,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
时
入观乎!’[12]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13]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14]‘夫千里之远,
足以举其
;千仞之
,
足以极其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
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
为加损。[15]夫
为顷久推移,
以多少
退者,此亦东海之
乐也。’[16]于是埳井之□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17]
“且夫知知是非之竟,而犹
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
胜任矣。[18]且夫知
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
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与?[19]且彼方跐黄泉而登
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
测;
[20]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通。[21]子乃规规然而
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
亦小乎![22]子往矣!且子独
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23]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24]今子
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呿而
,
举而
,乃逸而走。[25]
【注释】
[1]公孙龙:姓公孙,名龙,赵国,以倡导“坚
论”著称,今有《公孙龙子》
书,存《迹府》《
马论》《指
论》《通
论》《坚
论》《名实论》六篇,代表
的主
思想。魏牟:魏国的公子,封于中山,即今河北定县。[2]
同异:能将同和异的区别
而为
,即认为万
“毕同毕异”,从某个角度、某个层次看,万
都是相同的,从另
角度、另
层次看,即使是同
,在
同的瞬间,状
也完全
同。离坚
:认为坚
和
属于同
个
(石头),即认为,对于同
块石头而言,用手触模它,只能
觉到
度,而
能
觉到
,相反,用眼睛观看它,只能看到
,而看
到
度,因此,
和坚
可能同时属于石头的特
。
[3]然然:以
然为然。可
可:以
可为可。[4]汒焉:茫然。[5]此句言
知
是辩论
如
,还是智
如
?[6]喙:
。方:
。
[7]隐机:凭几而坐。息:与“太息”同,叹息。[8]埳(kǎn)井:
井,废井,
说指
井。[9]跳梁:跳跃。井
:井四周的栏杆。甃(zhòu):用砖垒起
的井
。崖:边。[10]颐:
巴。接腋持颐:指
与
巴或腋
齐平。蹶泥:在泥
中跳跃。跗(fū):与“趺”同,
背。
[11]还:回头看,说“还”
有“视”字。虷(
án):即孑孓,蚊子的幼虫。科斗:即“蝌蚪”。[12]擅:专有。跨跱(zhì):盘踞。奚
:何
。
[13]絷(zhí):拘束,牵绊。[14]逡巡:退却。之:指埳井之□。[15]潦:洪。
[16]顷:时间短。久:时间。推移:
化。多:增加。少:减少。
退:指海岸
宽或
窄。[17]适适然:惊惶
定的样子。规规然:恍然若失的样子。
[18]知知是非之竟:指智慧
足以知
是非的所在,竟,与“境”同。使蚊负山:
说“蚊”
有“虻”字。商蚷(jù):马蚿虫,百节虫。
[19]知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
时之利:智慧
足以知
玄妙的
理,只知
谋取
时的名利。[20]方:将。跳(cǐ):蹈,踏。黄泉:指地。
皇:指天。奭(shì)然:
受拘束,没有负担的样子。奭然四解:指
神自由驰骋,形
仿佛消释分解了
样。沦:隐没。沦于
测:
入神妙莫测的境界。
[21]玄冥:玄远幽,指
。
通:无所
通,指
。
[22]规规然:认真寻找的样子。用锥指地:用锥子的尖端测量地的小。“用管窥天”“用锥指地”都是用
形容见识少。
[23]寿陵:燕国的都邑。余子:少年。[24]未得国能:没有学到邯郸走路的仪
,
说“国”当作“其”。[25]呿(qū):张开。逸:逃走。
【导读】
本文选自《秋》篇,通
公孙龙与公子牟的对话,批评当时诡辩学派“
同异,离坚
”的思想方法,宣扬了庄子顺化自然的
观念。
在战国年间,诡辩学派以惠施与公孙龙为代表。据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考述,当时辩者当分二派:“派为‘
同异’,
派为‘离坚
’。
者以惠施为首领,
者以公孙龙为首领。”虽然本文将二者混
,即笼统言之,
在《庄子》
书中,与辩者的论争主
是在庄、惠间展开,且多以两
的对面争锋
现,因为庄子以惠施为畏友,而这里假托寓言借魏公子的
批评公孙龙,显然更多的
蔑与贬斥。所以该文是借批评公孙龙,用旁渲法突
庄子。例如开篇就写公孙龙自恃辩才,所向无敌,可是听了庄子的言论,以致“无所开吾喙”,首先就将庄子置于辩者之
。接着以公子牟的言说拓展议论,共分两节,
节是以婉曲而形象化的比喻,批评公孙龙的
陋;
节是直接而明确地申述“庄子之言”之
可及,所谓“
同
相与谋”,以斥退公孙龙而结束全篇。
在这篇文章中,最突的是比喻生
。在公子牟言说的第
节中,虚构了“埳井之□”的故事,以讽
辩者的
陋与自得;
节又连用了“用管窥天”、“邯郸学步”两成语,都是存活于
代文章中的生
喻词。此外,作者构思
巧,
呼应,更增添了为文的形象
。如文章开篇描写公孙龙“无所开吾喙”,但却“敢问其方”,尚有所期待,而听完公子牟解说,则是“
呿而
,
举而
,乃逸而走”,其论理之文,杂以嘲戏,寓庄于谐,所以形象生
,无疑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而且回味无穷。
钓于濮
庄子钓于濮,楚王使
夫二
往先焉,曰:“愿以境
累矣!”[1]
庄子持竿顾,曰:“吾闻楚有神
,
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
。[2]此
者,宁其
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
中乎?”[3]
1.末世了,绅边全是女丧尸 (现代无限流)
2471人在读2.年请人必知的160条说话技巧 (现代机智小说)
8911人在读3.网游重生法神 (现代盗贼小说)
9569人在读4.黎明的尽头 (现代高辣小说)
8427人在读5.很很堕落很纯很暧昧改编 (现代高辣小说)
3940人在读6.入职地府候我成了人生赢家 (现代仙侠小说)
3472人在读7.妖刀记 (古代武侠小说)
7068人在读8.梦的解析 (现代心理学)
6598人在读9.剑来封天 (古代古典小说)
4973人在读10.我的大小魔女 63
1367人在读11.晨曦事务所之游戏世界
7811人在读12.王牌纨绔 (现代科幻小说)
9667人在读13.靖安侯 (古代奋斗小说)
2722人在读14.蛊真人 (古代仙侠小说)
4072人在读15.搜神记(蛮荒三部曲之一) (古代西游小说)
7488人在读16.大明之第一杀神 (古代东方小说)
9449人在读17.林仙子 (古代奇幻小说)
6040人在读18.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现代同人小说)
2824人在读